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画派

让·弗朗索瓦·米勒

 

巴比松画派(约1830-1870年),法国19世纪的风景画派。巴比松为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森林进口处,以风景优美著称,聚集众多艺术家。

巴比松画家为当时法国一批不满七月王朝统治及学院派绘画的画家,他们陆续来到巴比松一带作画,并形成画派。

1824年,巴黎沙龙展出英国画家约翰·康斯塔伯(John Constable)的作品。其乡村派的自然风景影响并启发了许多当时年轻的艺术家,画家们摈弃学院派僵化的形式主义,开始寻求一种以大自然为灵感的自然派画风。于是,自然风景从烘托气氛的背景和布景成为画家作品的真正主角。

1848年的法国大革命时期,艺术家们在巴比松聚集,追随康斯塔伯的自然风格,以自然风景为其画作的主题。其中,让·弗朗索瓦·米勒(1814-1875年)更是将风景主题延伸到人物上-农夫、农村生活场景及田地劳作等。在其作品《拾麦穗》(1857年)中,米勒描绘了三个农妇在丰收时劳动的场景。画面中没有戏剧性的场景,也没有生动的故事,有的仅仅是三个农妇劳动的朴实的生活场景。拾麦穗者为一群贫穷的农妇,以跟在富有的农主收割完麦子后拾捡零碎的麦穗为生。画面的背景为农主及其劳工。米勒在此作中将油画的主角由以往的贵族及富有阶层转换成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为了突出农妇卑微的社会地位,米勒没有进行其脸部的细节描绘。她们低头弯腰的姿势更是其每天辛勤劳动的最好体现。

巴比松画派的代表画家有柯罗(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享利·卢梭(Théodore Rousseau)、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及查理·杜比尼(Charles-François Daubigny)。其他著名画家还有朱尔·都裴(Jules Dupré)、康斯坦·特罗雍(Constant Troyon)、查理·雅克(Charles Jacque)、Léon Richet、那西斯·维吉勒·迪亚兹(Narcisse Virgilio Diaz)、Charles Olivier de Penne、享利·阿皮尼(Henri Harpignies)、Gabriel Hippolyte LeBas (1812-1880)、Albert Charpin、费利克斯(Félix Ziem)、安东·莫夫(Anton Mauve)、François-Louis Français及Alexandre DeFaux等。

卢梭(1867年)和米勒(1875年)均在巴比松去世。